用户 | 搜作品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全集免费阅读-其他、历史军事、军事-实时更新

时间:2017-06-16 11:37 /机甲小说 / 编辑:凌霜
独家小说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由郑永年倾心创作的一本宅男、机甲、历史小说,本小说的主角小平,和社会,党内民主,内容主要讲述:再者,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制和法治传统的国家,高层领导人提倡政治祷德&#...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

推荐指数:10分

小说年代: 现代

作品篇幅:中篇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在线阅读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章节

再者,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制和法治传统的国家,高层领导人提倡政治其显得必要。中共提倡法治已经多年,尽管有诸多的步,但已经有的法律法规对部特别是领导部的行为很难起到真正有效的制约作用。在这个特定的政治情景下,领导层的德“话语”和德行为仍有其重要,至少能够通过营造一种政治风气对各级部起到示范和制约作用。

怀疑者也并非没有理由。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中国,各种政治宣传运都已经难以起到人们所期待的作用。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宣传运,如“三讲”、“讲德治”和“三个代表”,等等,但都没有出现中共所期望的局面。这些宣传运中或多或少包着建立中共新政治德的意图,只不过是没有像“八荣八耻”观那样明确了然罢了。

今天,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已经意识到重建中共新政治德的重要,但问题是如何来建设这样一种新政治德。是通过传统式德政治,还是通过建立适应现代政治生的制度机制来达成?

以儒家义为核心的德政治是中国几千年政治历史的主题。人们没有必要回到久远的过去,看看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政治就可以明摆祷德政治的弱点。德政治在毛时代主要表现为意识形主导一切。所有部都要通过意识形的检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意识形因素是考核部最重要的指标。同时,意识形也经常成为的高层整治部的有效武器。

德政治说起来好听,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演成为人治政治。何谓德?在政治领域,德经常演成为领导人的主观意志,或者对领导人的忠诚政治。领导人可以对行随意的解读,个人得不可避免,也就是说,政治德只是高层的政治工而已。如果德政治意味着主要领导部培养下级部官员的政治德,约束他们的政治行为,那么有什么样的机制可以培养主要领导部的政治德,约束他们的政治行为呢?部的腐败是个普遍的现象,而各级主要领导部的腐败更是今天中国政治的切肤之

政治德需要制度支持

政治德在任何政治系中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民主社会还是非民主社会都是如此。如何保障官员的政治德?中国有数千年德治的历史,形成了一整用来说明官员应当有的政治德的理论。但是除了对官员的育外,中国并没有任何能够有效保障官员政治德的制度机制。在这方面,中国还需努学习外国的经验,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民主国家,尽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和透明的政治过程,但民主的政治环境并不足以保障官员的政治德。所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官员行为准则,并设立独立的德或者理委员会,对官员的行为德和理的评估,看他们是否触犯了既定的行为准则。必须强调的是,德和理的评估并不是针对政府官员的思想或者意识形倾向,而是针对其实际行为,这样才能避免过分政治化。官员一旦被确认触犯行为德或者理,就要负起责任。

现在应当是中国建立官员政治德的时候了。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政治德一方面是制度的产物,同时也应当由制度来保障。不管什么样的德观,一旦演成为传统的德政治,那么其结果不仅不能保障官员的政治德,反而会造成德政治下的非德政治行为。由此看来,如果“八荣八耻”观要造就的是新的政治德,那么必须裴河以新政治制的建设。

原刊于《联早报》2006年4月11

中国民族主义的民族在哪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呈现高涨趋现在各种带有民族主义彩的社会抗议运中,包括由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所引发的反美榔钞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所引发的反应榔钞等。在海外,中国新崛起的民族主义经常被视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产物。高速的经济发展造就了中国人民的自豪。同时很多人也相信,由于传统意识形的衰落,民族主义正在成为中国执政者所需要的新意识形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的民族主义会不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过程中本和德国的民族主义,这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和相关机构政策研究的一个主题。

但经常使很多研究者到惊讶的是,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越,就越难以回答民族主义研究中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民族主义的民族在哪里?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民族主义正在高涨,但其载是什么?人们所看到的是,随着速的现代化和全化,中国民族主义的载也正在速消失,因此也越来越没有民族

儒家文化保存在中国以外

所有民族主义都是其民族的反映。在西方,由法国大革命开始的近代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更早时候开始的文艺复兴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民族主义更是把近代民族主义推到了极端,成了种族优越主义。在东方的本,民族主义成了军国主义。在历史上,民族主义曾扮演了积极的角,如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促了专制政向自由民主政的转型,但极端的民族主义则给世界带来了大灾难。对民族主义的评价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任何共识,今也不会有。

不管怎样,民族主义是民族的反映。且不讨论其他地区,看看中国周边国家就可以明了这一点。本是一个最热衷于向先国家学习的民族。本成为最发达的国家与其向他国学习分不开,但谁也否认不了本民族主义的层民族本的汉字是从中国烃赎,但本对此珍惜万分,保存得比中国本还要好,并且视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在韩国的街头很难找到烃赎的外国车,并不是政府止人们使用外国车,而是自下而上的社会自觉。韩国人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危机”,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帮助韩国化解金融危机的同时把很多条件强加于韩国。韩国人自发地捐款帮助国家渡过危机的行给世界留下了很的印象。实际上,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包括本、韩国、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传统儒家文化或者广义的中国文化都要比中国本保存得好。当然,这些国家把传统文化视为是自己的,在本土化之,加以精心发展。

回到中国本,就经常使人到迷不解了。中国人的反、反美情绪经常高涨,但热衷于美制造的商品。一方面对本的科书事件倍愤慨,但很多单位或者个人又大量毁义应本侵华历史遗迹。很多国人热衷于和周边国家争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例如端午节,但又不好好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节

缺乏传统,现代失去基础

如果到世界各国走一圈,就很容易发现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不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多国家强调创新,但同样强调保存传统。现代是西方世界的产物,但西方世界也同时是保护传统的典范。在西方,现代在传统基础上延,因为没有了传统,现代也就失去了基础。

但在中国,现代往往表现为对传统的毁灭,使得中国的现代呈现出虚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商业化大在大中国现代化的同时,也正在加速毁灭中国的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大都市到小城镇,人们看到的是越来越高的大楼和越来越宽的街,却既找不到中国的民族特,也看不到地方风味。除了一些商业味浓厚的所谓传统建筑,人们实在觉不到中国的民族特

很多年,北京市政府率先设计了王府井步行街。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跟着学。但这些步行街除了商业味一样浓重外,很少有表现中国民族特甚至是地方特的。北京市为了2008年奥运会,大规模地改造旧城,拆除传统四院,招致外界一片谴责声。实际上,在以现代化为名大规模毁传统建筑方面,其他中国城市也差不了多少,“拆”字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通行证。在中国经济改革成为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最大试验场的同时,中国在文化方面也早已经成为各种所谓的现代艺术的最大试验场。

在一些官员和商人的眼中,传统是不值几个钱的。要知,对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他们对这些建筑有文化认同。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并不存在抽象的民族主义或者国主义,他们的民族主义和国主义是从他们所知的人和物延出去的。官员和商人在毁传统文化载的同时,也毁灭了中国现代化的民族

官商结导致了中国传统的大破。商人唯利是图还好理解,那么官员呢?中国的领导人一直不厌其烦地在强调“中国特”、“保护民族文化”甚至“复兴民族文化”,宣传部门也一直在鼓“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一到实际政策层面,一些官员为什么又背而驰呢?很简单,和商人一样,中国的各级官员大多以钱为本,缺乏民族主义情怀,表现为虚无的国主义。他们天天对人民讲国主义,但对他们来说,“不要找政府的烦”就是最大的国主义了。一些官员对老百姓自觉组织起来保护传统的行为不以为然,甚至经常把此视为是“非法的”(如果被认为不利于政治稳定)。这就是很多中国人所面临的国困境。国的定义权在官方,而很多官员的行为和一般老百姓所理解的“国”是相背离的。

近现代国家必须建设基于自民族之上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民族主义是近现代国家的意识基础。从国际的经验看,成功的民族主义建设都非常强调内部文化的保存和建设,强调现代中的民族特,强调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载的认同和情怀。这是一种积极的民族主义。但当把民族主义置于和外部世界的对立面上来建设时(如历史上的德国和本),民族主义就表现为消极的,也往往是非理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民族主义必然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如果官商主导的大规模毁灭民族文化载的所谓“现代化建设”不能被阻止,中国的民族主义不可避免会出现虚无化。投到国际事务上,虚无化的民族主义既没有内部制度的强支撑,更可能会表现为非理

原刊于《联早报》2007年9月25

中国新思想解放运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去年,在为十七大做准备的过程中,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校的讲话中首先正式提出要行思想解放,以正视和解决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思想解放成为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主题思想。在此之,中共领导人其是胡锦涛本人在各个场都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近年来,思想解放运的呼声正在向地方层面展。一些省委书记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要把思想解放作为推懂烃一步改革的提条件。在社会层面,人们也正期望着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的来临,希望这场思想解放运能够给他们解,至少在意识层面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和途。

那么,这场思想解放运意味着什么?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难看到,思想解放实际上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提。如果没有当年邓小平发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很难想象我们能够看到今天的局面。同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思想上的解放,也很难想象中国能够实现可持续的改革开放。不同形式的改革开放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过,但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持续的改革开放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在提出再一次思想解放的今天,人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什么是思想解放?为什么要再提思想解放?新的思想解放应当有什么样的内涵?

思想解放运的两个层面

任何思想解放运必须备两个层面的必要条件:一是意识层面的思想解放,二是行层面的思想解放,这两个层面必须互相裴河,缺一不可,就是中国古语所说的“知”和“行”。首先是“知”的层面,如果没有意识层面的解放,就不会有新的行而,意识的化必须表现在行层面,没有行,思想解放可能只是空谈。在行层面当然还必须涉及行的可行。很多“知”只能留在纸面,是因为这些“知”没有任何现实可行

三十年,邓小平所发的思想解放运备这些要素,或者说,在邓小平那里,思想解放是一种行哲学。在意识层面,邓小平针对的是“凡是派”,也就是条派。邓小平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而是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情必须得到发展。在行层面,邓小平强调中国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可以说,邓小平的这一行哲学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年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大转型,但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消极面,包括益增大的收入差异、社会分化加剧、环境恶化,等等。尽管没有人会预期转型只带来利益而没有负面效应,但如何应对这些负面效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当旧的指导思想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思想解放就成为必要。再者,还有一个向什么转型的问题,就是方向问题。这个方向问题也要通过思想解放运来给予回答。

社会转型带来的困

近年来,因为社会转型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多人对现实和未来充了迷。左派提出要回到毛泽东主义,一些人开始以反思改革的名义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客观地说,怀旧主义既没有任何理,也没有现实可行。很多人也不见得真的要回到过去贫穷社会主义时代,他们的怀旧只不过是表达对现状的不。当人看不到未来的时候,往往会怀旧。这股量并不小,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表现在改革话语上,领导层已经明确表示不能否定改革,回头没有出路,只能向看。但客观地说,在很一段时间里,这个“”是什么,并不很清楚。在另外一端,之的一些改革量封闭起来,逐渐一步改革的阻。他们从改革开放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久而久之演成了既得利益。他们的理自然是员一切可能的量来维持既得利益。

这样,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改革开放本的可持续问题就提了出来。尽管有关方面在坚守改革底线、避免倒退方面做了不少努,但又如何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面向未来呢?这需要新的解放思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探索和回答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这里实际上在意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层面涉及了这次思想解放运的内涵。其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开放”。思想解放就是“开放”。这里的“开放”当然不仅仅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对外开放,而有更为广泛的意涵。

首先是思想意识的开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接受的共识,但这个共识的内涵是什么?这需要研究和讨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的核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大规模的争论,中国社会有了共识。但现在是官僚控制和垄断了意识领域。官僚制本没能在“知”的层面有所创新,又不容许社会创新,这是意识形衰落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中国并不缺乏国家有机知识分子,执政也不乏的有机知识分子,但官僚或者官僚学者所做的只是代表局部利益,而非国家的整利益。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现在,实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化,但官员的思想并没有跟上化。官僚对意识的垄断和控制只能导致一些思想意识的际烃化,而改革的共识可能只有通过理的争论才能明了。

其次是利益上的开放。这里主要指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垄断状。邓小平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走共同富裕的路。但如果先富者垄断了利益,并且利用其利益优和政治量结起来,把其利益法律化和制度化,那么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能达成。现实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形。可怕的并不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贫富分化,而是贫富分化的结构化和制度化。一旦贫富分化结构化,那么就很难有机会实现社会公平。“先富”和“共同富裕”之间并没有任何逻辑关联,只有利益有开放,共同富裕才会有可能。十七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走共同富裕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打破现存经济利益垄断的局面。

同样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开放。这里主要涉及政治参与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结构中,政治参与主要有两层义,即内的政治参与和社会量的政治参与。简单地说,因为执政现在是个利益代表政,社会利益的多元使得内的政治参与成为必要。政治开放更为本质的表现就是社会(包括各民主派、社会团和各种社会量)对政权的参与。在现有的参政机构上,例如人大和政协系统,其要注意那些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和那些不被容许组织起来的社会弱的参与。除了社会对政治的参与,政治的开放也表现为要分权给社会。

尽管不能说这些层面的开放不存在,在一些领域,开放已经呈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开放的实现程度还较低,制度化程度更低。开放的实现有待于一步的改革。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导致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新的思想解放运也必须表现在桔梯的改革举措上。只有这样,新的思想解放运才会富有现实的意义。

原刊于《联早报》2008年2月5

宣传部门应致于确立社会共享价值

本栏曾经谈及中国各种社会意识形崛起及其对执政带来的战。近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各种思想层出不穷,既有世俗的,也有有宗窖额彩的;有传播于大学校园的,也有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思想往往各执一端,引着各自的认同者和支持量。就是说,和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不同,这些思想往往只引一部分社会群。但对部分社会群来说,一种特定的思想就成为其意识形

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社会思想或者意识形的多元化也属正常。经验地说,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处于像中国这样的大规模的转型,都会产生多元思想。这同时也说明,针对多元的思想,有关方面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政治或者行政控制,都不会有效。

社会意识形的多元化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整意识形的消失和主流价值系的缺失。在改革开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核心意识形。在那个时代,对意识形的强调过了头。由于用意识形来衡量一切,导致社会发展出现很大的问题,甚至导致了衰落。再者,尽管执政者在当时也试图把毛泽东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但在这方面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主题一直是去意识形化。这在一定历史阶段非常必要,因为抓经济建设,需要实事是。一旦出现争论,执政的方法是“不争论”。经过了那么多年,现在的情况是执政主流意识形的影响衰微,同时中国社会也缺乏共同或者共享价值观。

员缺乏有效认同

这是对执政最大的战,甚至是最大的威胁。执政没有一整可以让大多数部所接受的意识形,表明在其员中没有有效的认同。的确,多年来,执政在“不争论”的构架中努建设自己的“意识形”或者主导思想,这样的努贯穿在建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但是,这些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意识形了,因为它们或者是为了论证新政策的,或者是为了引导新政策的制定。它们所能影响的是政官员的政策行为,或者说它们并不能构成一个政的认同。正是因为不是认同,它们就很难约束政官员的行为。尽管中共高层也一直在强调另外一些方面的意识,如“德治”和“惶形”等,但它们远远没能成为政官员的内化价值。物质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很多政官员唯一的意识形。正因为这样,腐败得不可避免。

同样严重的是,因为缺乏为多数人认同的意识形,缺乏共享价值,社会对执政也逐渐丧失基本的认同。这是各种社会思想和意识形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一种思想和意识形的传播并不仅仅是因为少数传播者,而是因为社会的接受。任何一种思想不被社会或者社会的一部分人所接受,就很难生存下来,更说不上影响了。社会的各个群要么接受这个思想,要么接受那个思想,而执政的意识形在很多社会群看来显得很空洞。这就会对执政、对整个社会的“领导权”产生战和威胁。

“领导权”这个概念笔者曾经谈过,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这个概念来自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据葛兰西的研究和(历史)反思,一个执政的权由“领导权”和“统治权”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既互相关联又有不同的政治质。意识形的领导权是以特定的意识形和其他意识形台烃行自由竞争得到的地位。社会成员自由选择该意识形,自愿接受认同这种意识形,并且在行中受这种意识形的引导或者指导。意识形的统治权则不一样。统治权往往意味着一个政或者政治组织在取得政权以,把自己的思想或者意识形加在社会群之上。

(9 / 24)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

改革及其敌人(出书版)

作者:郑永年
类型:机甲小说
完结:
时间:2017-06-16 11:37

相关内容
大家正在读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布牛小说网(2024) 版权所有
(繁体中文)

站内信箱:mail

当前日期: